丧葬习俗 鲁南地区 九叩礼发表时间:2023-01-20 00:01 在鲁南地区,人死之后,一般都要做九叩大礼。这九叩大礼在当地又称“九子九婿”,意为死者的子女和女婿都是九叩之人。九叩大礼是山地区特有的丧葬习俗,有特定的含义。按照鲁南地区的习俗,死者去世后,家属一般都要为死者举办“九叩”丧礼。 一、丧事的时间 在鲁南地区,人们一般都把丧事定在农历的三月或七月,即立冬后半个月内为丧事。按照习俗,葬礼一般都在立冬前举行。如果是老人去世,那么老人去世后的第三天到第七天这个时间段之内,就是丧礼的最佳时间。因为这时候天气转凉,且立冬后不会再有太多的雨雪和霜冻。如果丧礼要从第三天开始做,那么老人去世后的第三天和第四天也是一个比较好的日子。这个时候气候适宜,天公作美,如果再赶上有雨的话,丧礼就更加完美了! 二、丧礼的内容 (1)遗体火化:这是中国人最重要的丧礼,是指将死者遗体用火烧掉或用火化机化形。火化即为将死者尸体完全化为骨灰,以使死者魂归故土。 (2)安葬:人死后,根据其身份和地位,选择安葬方式。生前为士农工商的丧葬称“正礼”;生前为平民百姓的丧葬称“下葬”;生前为士、农、工、商的丧葬则称“私葬”。古代丧礼中,下葬是最隆重最复杂的,除了皇帝及国家官员死后才可以实行外,平民百姓也是死后才能下葬。 (3)设灵:人去世后,要择定一个良辰吉日,将尸体火化。 (4)守墓:这一项工作一般由专人负责进行,在规定的时间内不得移动。 (5)开路:人去世后一般要在其墓前立一块牌子,写上死者姓名、出生年月日及籍贯等内容。然后由一个人在其墓前放一块石板或石块压于墓底,以示怀念。
三、葬礼时,有什么讲究? 葬礼当天,死者的女儿要带着儿子和女儿去送丧,路上要走“黄道”,意思是给逝者的灵魂提供通行之路,以使逝者一路绿灯通过。送葬的队伍中最好还带着一位女性的亲属,她们一般都是老人所生。在送葬时,如果遇到下雨的天气,就要提前把路用泥巴封好。棺材里要放一块白布,里面放一个鸡蛋,意为“送行蛋”。棺材盖上也要压上纸和冥币。 四、九叩丧礼是鲁南地区特有的丧葬习俗 “九叩”是鲁南地区特有的丧葬习俗,当地群众认为,只有“九叩”才是真正的孝子,才能算得上孝女。一般来讲,在当地农村,当老人去世后,如果子女众多,要按辈分先后顺序行九叩礼;也有的地方在老人去世时就行七叩礼。做九叩大礼的具体程序:由子女或女婿(或儿子)端起灵床(棺材),头七步(“七”与“发”同音)由逝者的直系子孙扶着送到墓地上(当地叫“送葬”);头七之后的五步、四步由死者的直系子孙扶着送回至墓地埋葬。
文章分类:
实践教学
|